崇旭的 2017 | 怕什么真理无穷,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
我的 2016 年很特别,用自己的话来说,是「密度很高」。
工作上有重大的角色转变,从做执行的 maker 到带团队的 manager,对自己是很大的挑战。因为「人」很复杂,而我自认为并不善于跟人打交道。所幸,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和路子,遇到不少问题,都努力解决了。现在项目状况良好,对 2017 年更有信心。
工作之余,花在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加。时间主要花在看书、「得到」专栏、精选的公众号以及少量的在线分享(知乎 Live、一块听听)上。
除了工作学习还有比较克制的娱乐,看高分电影和美剧仍然是我花时间最慷慨的地方。我让生活尽可能平静,只是社交仍然是个难题,没有进展的原因,很可能是没有成为「刚需」。
如果给 2016 年选两个关键词,应该是「成长」和「逐渐不焦虑」。
今天听罗胖的跨年演讲,被这句话击中了:
毁灭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「不成长」。
成长的关键是「认知」,也就是此前说过的「想做到,得先意识到」。这个公众号之前写的几乎所有内容,都是在写这个。我很认同一句话:可怕的不是不知道,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。
2016 年的最后几个月,在努力践行着「把注意力花在成长上」,收获颇丰。2017 年,要继续拼了命地学习,继续成长。
焦虑在这个时代似乎是个高频用词。对自己高要求的人很难不焦虑,在 2016 年我时常要跟这个状态搏斗。但慢慢地,我不那么焦虑了,其中的关键有两个:
一个是焦虑无用。今年 9 月我重读《把时间当作朋友》的时候看到这一段:
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、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。当人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,甚至可能出现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况。另外,焦虑的情绪会让人觉得「必须要做点什么」,但是,在缺乏理智状态下的任何决定和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。
意识到这一点,我们还焦虑个什么劲呢?因为焦虑简直也是「最亏投资」啊。
二是找到焦虑的根源。我在《搞定:无压工作的艺术》里看到:
焦虑是由缺乏控制、组织、准备和行动引起的。—— 戴维·凯克奇
当你觉得一切尽在掌握的时候,很可能不会觉得焦虑。所以,焦虑一般是因为「准备得还不够充分」,这个时候应该去着手做更多准备(也就是「行动」),而不是焦虑(因为焦虑无用)。此外,要相信「完美永不存在,未知永远存在」—— 我们做的每一分准备,实际上是在尽力降低失败的几率。
当然,说「逐渐不焦虑」就是还是会焦虑,我 2017 年的目标之一是把焦虑值降到最低。
2017,愿心态和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