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旭的阶段性答案

爱惜你的羽毛

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新媒体行业。媒体工作的核心是传递信息,这意味着自己写的文字有很大几率被很多人看,甚至照单全收(不是我自诩,事实上很多人就就是通过媒体来认识这个世界)。

我从一开始就对这个事情重视到无法用言语形容。我写的第一篇文章——实际上我都不好意思说那是文章,只不过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几段资讯而已——反反复复看了无数遍,直到最终被发布了还一直战战兢兢,生怕自己写错了什么,影响公司的可信度。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。

如果非要探究当时的原因,我只能说那是不知道从何而来的社会责任感。听起来或许有些好笑,一个没受过任何媒体训练的新媒体小编(有必要注明:我是极其讨厌“小编”一词的,此处使用仅仅是文章需要)谈什么“社会责任感”呢?

后来,当时我的老板 Wilson 在某个场合说过一句话,叫“珍惜自己的羽毛”,对我的职业生涯,甚至人生都有深远影响。

今天,冷静旁观我们身处的网络世界,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:

就连知名媒体都能不顾事实胡说八道(虽然不一定是故意的),更别说某些小媒体小报纸,也更别说匿名网友了——得有多不讲究才会选择轻信他们说的话呢?

请注意,不是“完全不能信”,而是“不要轻信”,换句话说,就是批判性地接收。不过如何筛选信息是另一个话题,今天要说的是事情的另一面——

藏在背后的“信任”二字。

在我看来,每个人就是一个媒体,一个品牌,一家公司。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跟这个世界建立信任的过程——

之前的媒体工作是一例,这里再谈谈其他维度。

比如说前阵子让我很有触动的是这么一件事,有几个朋友因为我推荐「超级数字力」这个课,专门跑来北京参加。最终他们的反馈都非常正面,这让我如释重负——我推荐当然是因为真的觉得非常好,但也难免会担心,会不会是因为自己的见识太少才觉得好。

最让我感动的是田飞老师上完课之后写了一篇长长的课后心得,里面在「我为什么会来」这一部分他写道:

崇旭这个朋友非常非常可信。

你可能无法想象我在看到这句话时内心的郑重。事后田飞老师甚至还给我发红包感谢我推荐课程,红包我没有收,回了一段话,其中一句是:

你的信任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大很大的红包了。

信任从何而来?再说一遍: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跟这个世界建立信任的过程。对田飞老师来说,至今我们只见过两次面,但我此前在 AppSo 做的一切,这个公众号写的一切,以及共同好友(比如曹将)的推荐,都是这份信任的基石。显然,这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积累的。

职场中也一样。不管面对的是同事、上司还是下属,仍然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。其中核心,是要成为一个「靠谱」的人——这是我个人心目中最高的评价之一。

有人如此定义「靠谱」,我深感认同:

凡事有交代,件件有着落,事事有回音。

看,道理看起来都是很朴素的。但真要落实这三个标准,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败下阵来,或者是做着做着就忘了。关于这点,推荐大家看看《靠谱和闭环》这篇文章,可能会有不少收获。

最后——

今天在看书的时候看到这么一句话:所谓投资,无非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。

未来什么最贵?除了在此前每篇文章都提到的成长,我认为还有信任。比起房子车子一点都不实在,但它就是会真真切切地给你带来更多。

不信走着瞧。

#信任 #信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