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旭的阶段性答案

感恩,就是明白没有「应得」

今天是西方传统节日感恩节。我几乎不过节,但想借今天聊聊「感恩」这件事。

印象中第一次接触这个词,是十年前看《哈佛幸福课》。TalBen Shahar 是个很好的老师,他在诺大的礼堂里不断重复 Gratitude(感恩)这个词的场景,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。

TalBen Shahar 说比 Information 更重要的是 Transformation,而他在那门课传达出来的积极态度,就在那个时候为我后续的人生种下了种子。

什么是感恩呢?我的阶段性理解是,明白没什么是「应得」的。

圆满的家庭、健康的身体等等,都很容易被我们视作「理所当然」(take for granted)。但事实上,它们都是人生的「福利」而不是「标配」,每一天我们都应该为此感恩。

最近在看吴军的《态度》,里面都是他写给女儿的家书,其中有封信让我印象深刻:

你知道,并非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你一样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。你需要了解这个世界,需要知道有很多人正在等着被帮助,需要知道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好的生活。

「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好的生活」,要知道一切都是努力 + 运气的结果。

除了日常,还要感恩生活中那些难得的好运气。在旅途中获得了好心人的帮助,在好公司与非常靠谱的同事一起工作,机缘巧合偶遇了志同道合的朋友……都是难得的好运气,因为我总想,世界那么大,遇到谁都不容易,更别说喜欢的人,更更别说素不相识的人「选择」对自己释放善意。

我们也许低估了,有很多时候,我们的命运其实掌握在别人的一念之间。每每看到社会新闻,无辜的路人遭遇不幸,就忍不住心生感慨。

感恩心态对我的最大改变,就是从「应得」思维切换到了「赢得」思维。前者是被动、固定思维,后者是主动、成长思维。

当我们没有一些东西,比起抱持「这是我应得的,为什么我没有」的心态,「我还没有赢得」我认为更可取一些,对自己和别人都好。

这种心态带来的改变惊人。它让我更少抱怨,更多进取——好运气往往垂青于这样的人,正所谓「天助自助者」。

最后,这个公众号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。感恩自己写的文字,有人愿意花时间看。感谢在另一个屏幕前的你,愿幸福、快乐、感恩。

#感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