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在比赛结束前庆祝胜利
1
我「年轻」的时候,是个 NBA 球迷。因为在这里,时不时就能看到奇迹。
当年我最喜欢的 NBA 广告是 Where amazing happens。这个好像没有官方翻译,大致意思就是「奇迹发生之地」。
这个球场最常发生的一种奇迹,是逆转和绝杀。如果让我举一个例子,那必须是「麦迪时刻」。
当时火箭队在比赛还剩 40 秒的时候落后 8 分,麦迪在 35 秒内拿下 13 分,逆转并绝杀了比赛。
这是 NBA 史上难度最高的逆转加绝杀之一(也许没有之一),而且只由一名球员完成。录像我估计已经看过几十上百遍了,但还是每次都起鸡皮疙瘩……
在看过各种各样的逆转和绝杀之后,我从 NBA 赛场学到的重要一课是:
不要在比赛结束(哨声响起)前庆祝胜利。
2
做过公众号的朋友应该都知道,正式群发之前,有一个预览的步骤,用来检查即将推送出去的文章有没有什么错漏。
曾经,做公众号是我的本职工作。那时候有个工作习惯,就是不管改了多么小的一个地方(即使只是一个标点符号),都一定要重新发一遍预览。
一直到完全看不出问题,才会正式群发。因为那个时候,群发后就无法做任何修改。当时面对几十万读者,我不希望留下任何一个错误,让它被乘以几十万倍。
而我很清楚地记得——有极少数的时候,我因为一念之差「放过自己」,产生了「算了就这样吧」的想法,少看一两次预览,当天的推送就一定会出问题。
按下「群发」,就像是裁判宣布比赛结束的哨声;「算了就这样吧」,就像是在提前庆祝胜利;而结果,就会是一次失败(至少也是遗憾吧)。
2016 年发过一条朋友圈:
似乎每次听从了心里那个「算了就这样吧」的声音,结果都不会好。死磕自己很痛苦,但更痛苦的是做满足于「还行吧」的那个自己。
现在,虽然没有全职做公众号了,但这个习惯保留至今。本号的几乎每篇文章,群发前看三遍预览是至少的。
但依然一松懈就容易出问题。前两天写郑渊洁的文章,写得快,发得急,果然就出错了,把书名《金拇指》写成了《金手指》。
当时就想抽自己……
3
这可以看作我做事风格的一个缩影。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,只要精力跟得上,我都倾向于选择做个慎重的人。
很多看起来再确定的事情,其实都不确定。
就好比说买卖房子吧——在白纸黑字写到合同上并且双方签字之前,任何的口头承诺即使再言之凿凿,也可能推翻;在网签、贷款、过户、交房等所有流程走完之前,都绝对不要以为自己已经买到(卖掉)了房子。
任何事情都有尘埃落定的那一刻。在此之前,什么都有可能发生。
即便概率是 99.9999% 或者 0.0001%,也不代表事情 100% 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。事情发生了才是确定的 100%,所以在尘埃落定之前,要想一些办法保护自己、做好预案。
我认为在一些影响人生的大事上,这样做很有必要。过程可能会辛苦点,可相比出事之后的「痛苦」,其实不值一提。
不要在比赛结束前庆祝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