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旭的阶段性答案

不要浪费你的假期

「假期」的定义

你有没有认真想过,「假期」到底是什么?

我对假期的定义是:

连续的,可自由支配的个人时间。

这个定义里有四个要点:

一旦我们这么看待「假期」,你会慢慢发现,有些本来看起来理所应当的认知是可以重新建立的。

比如:

为什么会这样?当社会给这些日子打上了「假期」的标签,而绝大多数人选择这样度过自己的假期,假期在越多人的眼里,似乎就「应该是这样子的」。

然而不要忘了,你有主动选择的权利。大多数人眼里的假期,跟你没关系,他们的假期根本不一定要是你的假期。

「假期」这两个字只不过是大众认知,本质上看,它就是连续的,可自由支配的个人时间。

怎么过假期,需要认真思考

好,当我们搞清楚了这一点,就会面临一个选择题:

我应该如何利用这一段时间?

既然可以自由支配,那么选择是无限的。上面说到的不工作、睡一天、找人玩乐、无聊到发慌都是一种选择,工作、看书、写作、看电影也是一种选择。

该怎么选呢?我的思路是:

要看什么是真正重要的,或者说,你的刚需是什么?

其实不只是假期,几乎每一段时间你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题。而我的标准,之前就说过了:我选择的事能不能让我积累更多的能力?

在我眼里,积累更多的能力 = 成长 = 让自己的时间更值钱。

还有一个观点我也反复说过:选择不同的路径,掉入不同的循环,最终的结果就会有很大不同。

为什么有的人会更强?我觉得,就是一次次选择叠加的结果罢了。

一年 365 天,几乎有三分之一(52 周的双休加上法定节假日)是假期。你想想,把这些时间用在学习和成长上的人,怎么可能跟那绝大多数选择无聊、颓废的人一样呢?

把时间花在哪里,就会有怎样的你。

我的践行:假期也要有目标

上一个长假是 2016 年的国庆假期,当时我做了这些事情(部分):

我是怎么做的?其实很简单,我不过是在开始放假的时候列了个待办清单,在此之中把比较大的事项(比如看书)拆成小的可执行项,然后照着做就是了。

列个清单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,但实际上,一个清单就能改变你对这个「假期」的预期和认知,因为你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而不是每天都没有方向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

春节假期开始了,我同样给自己列了个清单:

虽然不一定能够全部完成,但有这个清单之后,我的春节假期就有了方向、目标和规划。

你的长假会是怎样的?如果你跟我一样,在长假里有学习和成长的计划,我建了一个微信交流群供大家互相交流:

今天就聊这么多,预祝大家之后的每个假期都有好收获。

#假期 #选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