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旭的阶段性答案

浅谈何谓领域,以及如何寻找

原文: 浅谈何谓领域,以及如何寻找 评级: 🌟🌟(值得一读) 标签: #知识管理 #个人成长
日期: 2021-08-26 14:37

崇旭的推荐语

努力很重要。更重要的是,你选择在什么领域努力。

可是,什么是「领域」?它跟兴趣、项目有什么区别,又有什么联系?为什么你必须认真地思考,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发展?

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你思考很久的好问题。

摘录和批注

拿到问题,不是应该先回答,而是应该先确认这是否就是真正的问题。

想要回答是一种 react(当下反应),但我们应该把它变成 response(回应),这两者之间有一段距离,就是「这是我应该回答的问题吗?」


兴趣的特点是,你愿意投入许多时间,并且不求其回报,倘若真停下来,也不会造成什么伤害。

不重要,不紧急


项目的特点是,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,以及明确的预期

紧急,不一定重要


领域的特点是,没有明确的时间周期,也没有明确可量化的结果,但搞砸了需要自己来负责

不紧急,但重要


保持身体健康是一个领域,因为身体坏了你需要为此负责;日常的跑步锻炼,则是一个个项目,我们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来完成健康领域的精进。而最近你刚迷上的普拉提,则是一个兴趣,还不确定自己会坚持多久,但即使不做,也不会影响整个领域。


领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来不断精进,而兴趣则随着时间的投入有可能转化为领域,而有些领域则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过时。

只有领域没有项目,只是纸上谈兵,谈不上任何精进;

只有项目没有领域,像是盲人摸象,不得要领;

这里比较重要的一个点是:兴趣有可能转化成领域。

想起科比的一个采访,主持人问他「怎么让小孩找到自己的激情(Passion)」,他的回答是「让他们接触尽可能多的东西」。

兴趣就像播种。适当播一点,以后就可能转化成领域,给你惊喜。但也不能播太多,因为人的精力有限,兴趣不够专精,转成领域的可能性也会降低。


为什么要学?当时这个简单的反问震撼到我的原因是,十几年的教育和朴素的价值观,一直要求我们「认真好学」「艺多不压身」,导致我们会饥不择食的试图学习所有能学到的东西,而没有去分辨自己是否需要,是否擅长。至此我才意识到,原来有些事情,我们是可以不学的;有些领域,我们是可以放弃的。


Set your course by the stars, not by the lights of passing ships.按照星星,而不是按照过往船只的灯光设定航向。

 —— Omar Bradley


空下来点时间,把你现在所投入的领域摊开,像投资一样来审视你的时间花费在哪些领域,回报如何?然后思考你接下来的投资策略 —— 哪些需要止损,哪些需要加仓?是希望分散风险,还是一把梭?但记得时间和金钱唯一不同的是,没有任何「储蓄」的手段。

在这一点上的选择上,除了你自己,我们爱莫能助。

使用资金,和使用时间,在很多情况下是类似的。你如何配置金钱/时间,就会得到怎样的结果。

不过时间没有储蓄的手段,这一点需要牢牢记在心里。


如果你没去过沙漠,看再多的书也无法了解在沙漠生存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。

同样,真正的知识不是书本上的那些字词,而是你基于那些信息亲自实践之后得到的东西,才是知识。如果你的 flomo 中如果充斥着剪藏的来的内容,充斥着别人的观点,充斥着从未拆封的文章,那么大概率,你手中的地图,是别人塞给你的;你的大脑,是别人思维的跑马场。捷径是最远的道路,所以你必须诚实的记录和思考,这是领域精进的基本要求。


再读一遍图灵奖得主,"汉明码" 的发明人, Richard Hamming[1] 那句著名的双关问题:

你所在领域,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,为什么你没有致力于其中之一?

理查德·汉明《你和你的研究》 -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


本文档由崇旭「价值阅读」会员制作。

如果你喜欢「价值阅读」,请帮忙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朋友。

你可以转发这篇文章(点击可跳转),帮助朋友更好地了解「价值阅读」。

也记得跟朋友分享你在群里的感受哦,感谢。😊

#个人成长 #知识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