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旭的阶段性答案

关于工作选择的 5 个关键问题

最近休假,在硅谷溜达。原本想正儿八经写写游记,结果基本每天早上八点前出门,晚上九点后回酒店,累得啥也不想干了。看来宅属性太强真是硬伤啊……

今天下午参加了个活动,听几位硅谷人士(有创业者、投资人、硅谷巨头程序员)聊「工作选择」这个话题,让我突然很想写这个已经酝酿许久的话题。

其实原本准备的话题是「什么时候该换工作了」,后来想想觉得情绪太负面,还是换成「选择工作的方法论」更好一些。

我把这套方法论转换成了我认为最关键的 5 个问题。当然,这只是我工作五年的阶段性总结,肯定有不全面的地方。欢迎补充你的想法。

第一,喜欢这份工作吗?

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,这再简单不过了。要知道,工作占用了我们每天至少三分之一的生命(还有三分之一是睡觉)。

如果能容忍花三分之一的生命在做不想做的事,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……(嗯,实在是没想到更委婉的表达方式。)

什么叫喜欢呢?就是没有利益你也愿意做的事;就是一听到你眼睛里就有光的事;就是朋友一聊到你就特别有话说的事。换个说法:做这件事本身,就是一种回报。

要是每天怀着上坟的心情去上班,那或许该好好想想了。还是说过无数次的那句话,永远不要忘了自己有主动选择的权利。

第二,行业在上升还是下沉?

如非迫不得已,不要选择在下沉的行业。趋势很难被逆转。

曾经有个师妹问过我怎么看行业、企业和职业,我想了想是这么回答的(大意):

想象你在海里划一艘船。行业就像海水,企业就像船,而职业是船员。船逆水而行,即在做违背趋势的事情,很难走远;顺水推舟,则事半功倍。

(后面还有一段讲企业和职业的,跟这部分无关,我们下一部分再说。)

前阵子重听《梁宁的产品思维三十讲》,有一期讲「点线面体」,大意跟我上面说的相近,但肯定比我讲得好多了,摘录一段我感触最深的在这里分享:

我希望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,都避免过悲催的人生,在下沉的「体」上面勤奋而不自知。

第三,我会有成长空间吗?

接上一点,来谈谈个人成长,也就是企业和职业(船和船员)的关系。

大企业是大船,创业公司是小船。大船抗打击能力强,但船员很难凭一己之力决定走向;小船容易翻,不过船员发挥空间大,改变船走向的几率更高。(当然,把船搞翻的几率也更高。)

有的人适合大船,有的人适合小船。选择哪一个,取决于每个人需要的成长模式,以及选择的成长路径。

而船和船员的关系是相互成就。船员把船带得越远,职业成长性好,自身也就更值钱;船在越变越大的同时,也反过来保护船员,给船员提供更多资源,以及对船员能力做有份量的背书。(反之亦然,有人擅长把企业毁掉。)

第四,直属上司怎么样?

前面两点说大环境,不过大环境里还有小环境。特别是对大企业来说,名声好的也有烂团队,名声差的并不是就一定不值得去。

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直属上司。因为团队文化、指导和反馈、加不加薪、升职与否……几乎就看这个人了。后面三点谁都明白,之所以把「团队文化」放最前面,是因为它在我心里最重要。

领袖塑造文化,文化造就环境,环境影响做事方式。优秀的企业,都是有强烈使命和价值观的领导者,聚集优秀人才,塑造企业文化,让文化去感染后面千千万万的加入者,让企业进入一个正向的循环。不管是大团队还是小团队,我都认为这个逻辑成立。

这并不是我信口开河。个人经历以及我看过的几乎所有企业管理书籍,都在告诉我同样的事情。

第五,钱管够了吗?

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。放在这里,只是想表达一点:虽然这不是最重要的事,但不代表可以完全不考虑。贫穷会限制想象力,这句话我认可,因为想象力会限制人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。

另外,有些老板喜欢讲情怀,可惜情怀不能当饭吃。情怀并不能让人强大起来,只有强大起来才有资本去讲情怀。

这次就讲这么多,希望对你有帮助和启发。

写到这里,突然意识到这篇文章估计不会有什么人会转到朋友圈……那只能麻烦大家多多推荐朋友来关注,因为反馈太少会影响写作热情。😂

先谢谢大家啦。

#工作 #择业 #职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