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旭的阶段性答案

面对焦虑的唯一解法

什么是「焦虑」

我想,「焦虑」是最能引起当代人共鸣的词之一。

可什么是焦虑呢?当用这个词的时候,我们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?

对我来说,焦虑是担心还没发生的事情。

比如说,让我们焦虑的事情可能有——下周有个重要的会议,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问题;还没有男/女朋友,自己是不是会孤老一生;金融危机是不是要来了;五年后自己的能力是否还够用……

打住。

这种时候,如果我还清醒,就会问问自己:有用吗?焦虑这个情绪本身,能够从客观上「改变」什么吗?

重要的会议,不会因为焦虑而自动变得顺利;男/女朋友,不会因为焦虑自动来到你身边;不管你焦虑与否,金融危机该发生会发生;焦虑也不能让五年后的自己更强大……对吧?

其实我们的焦虑,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脑中演练,但这些在现实世界里都未曾发生过。我们担心的是万一它真的发生。

焦虑的唯一解法:让事情发生

再问问自己:什么有用?我前阵子的一个小顿悟:

既然焦虑是担心还没发生的事情,那么焦虑的唯一解法自然就是:让事情发生。

那,我能让什么事情发生呢?答案也很简单:自己能控制的事情。

这个思维其实来自哲学学派「斯多葛派(Stoicism)」,其中的「斯多葛控制二分法」讲的正是这个心法:在生活中,有些事情是你能够控制的,有些事情你是控制不了的,而你应该只关注你能控制的东西。

选对目标很重要。焦虑,其实是选了不能控制的事情作为目标。

好,那下一个问题自然就是:怎么让事情发生?

对我来说,有个方法非常管用,那就是「专注于能采取的行动」。

只有行动,能推进事情; 只有事情被推进了,才能知道结果; 只有知道了结果,才能判断自己做得怎么样; 只有判断了,才能明白下次应该怎么做更好。

其实思考这个问题,可以试着想象另一个平行世界里,那个焦虑版本的自己:他没有做任何行动,事情没变化。而且,他永远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。因为没有任何其他方法可以知道,行动之后会是什么结果(除非时光机真的被发明了)。

我们一辈子都在做「准备」/ 做好准备,降低输出过程中的不确定性

焦虑是只拦路虎。它会挡住我们看见真相的眼睛,却一直在「喂养」脑中那个从未发生、让人忧心忡忡的故事。

未来由此刻的现实决定,而不是由脑中上演的故事决定。不管如何焦虑和担忧,会发生的事情只会自顾自地发生。

对我们来说,更重要的问题是:我能做什么准备?

在当下所做的一切,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。

前阵子看了个演讲,魔术师王仲焘讲述了自己如何确保有一场完美的演出。其核心是,表演中的观众互动会增加不确定因素,因此魔术师需要为每一种可能的情况做好预案,随机应变。

他说了一句话我特别喜欢:唯有准备,才能让现实如你所愿。

其实很多做事靠谱、更值得信赖的人,都是愿意花更多时间去做好准备的人。靠谱,是输出确定性;准备,就是降低输出过程中的不确定性。

拿前面举的例子来说:

更大范围地看,整个人生都是如此。尽管有些事情无法被准备,但不代表我们要放过那些「可以准备的」。

早早开始思考「我的人生该是怎样」,会让我们更快进入积极准备的状态,比如说:年纪轻轻的时候,也许真的不会有多少人去准备跟退休相关的事情。然而,看起来这么遥远的事情,往往最好的准备时间就是「现在」,从现在开始储蓄、买好保险、投资,时间会给这份准备加上越来越坚实的保护盾。

另外,还想提醒一点:所有东西在眼前的时候都感觉更大。 如果你正在为某个事情焦虑,那就想想半年后(或更长时间)的自己会怎么看这个事情,很有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。

最后,再分享一句我喜欢的话,来自戴维·凯克奇:焦虑是缺乏控制、组织、准备和行动引起的。

这次就聊到这里,希望你也有所收获。

#焦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