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旭的阶段性答案

为什么我们想改变,却总是失败?

改变真的很难。在我们立志做一件事,而后又放弃的时候,这种感觉会很强烈。

2019 年,前不久还觉得是新年,已经过去 43%+ 了。你还在为年初定下的目标努力吗?也许在,也许不在……如果落入后者,你也许就正在感叹:改变真难。

▓▓▓▓▓▓░░░░░░░░░ 43%

别误会,我并不想给你制造焦虑。相反,今天对我来说是个小里程碑,有些心得经验想要分享,也许对你有用。

说是「小」里程碑,真的很小:我不过是刚刚背完了一本 3000 词的单词书。

确实没什么了不起的。不过,鉴于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成功背完过单词书(连 A 开头的都看不完,记得最熟的词是 abandon),因此,这事还是有些纪念意义。

以下是我如何做到的经验分享。

目的:从「为什么」开始

又一次,我们从「为什么」开始思考。

背单词的起因是准备 GMAT 考试。背单词是没法省的工夫,因为学再多系统,单词看不懂,输入质量就会弱一大截,系统再好也救不了。

不过很快我就不只是为了考试在背了,因为发现在看英文和美剧时,我认识的词变多了,效率也变高了。这种感觉让我愉悦,是为「正反馈」。

预期:做好「长期」的准备

3000 个单词,即使不算多,也不要指望能快速背完。我们也不应该这样做,因为学习效果不好。

「临时抱佛脚」在紧急关头的确很有用,但问题是,所得记忆不会持久。而「分散式学习」却能让你记得长久得多。——《如何学习》

有个科学、正确的预期,主要作用是防止心态爆炸。我允许自己进入一种细水长流的模式:不着急,慢慢来,一天背一点,我会背完的。

因为这是绝对「确定」的事情,我们应该相信。

开始:迈出那一步

道理要想明白不难,最难的,还是行动。而我的秘诀是:迈出那一步。

其实我们都明白一点,人不可能天天都斗志昂扬。鸡血再多,天天撒也会用完。

我当然也一样,时不时就有些日子,脑子里有个声音想让自己偷懒:「今天太累了,要不……明天再背呗?」

有时候我会屈服,不过,大多数时候,我会让自己「迈出那一步」:你先打开背单词那个 App,先背几个呗,要实在不想背就再说嘛。

我知道,听起来有点蠢,但真的很有用。一般情况下,一旦开始背,我大概率能够完成当天的任务。

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,后来我在陈海贤的《幸福课》这本书里意外找到答案:

克服拖延,难的地方是从娱乐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。一旦已经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中,你就会发现,自己抵御诱惑的能力增强了。你劝说已经处于工作状态中的自己继续工作,要远比劝说自己从娱乐状态回到工作状态容易。

俗话说: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;我说: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。😁

稍稍延伸一下:在想做的事情上,鼓励自己迈出那一步,是降低门槛;在想戒的事情上,就应该反过来,提高自己迈出那一步的门槛。

规律:找到节奏

当然,人也不会天天都没状态。大部分情况下,我们还是可以让自己振作起来,花上 15 到 30 分钟,背个单词的。可为什么成功案例不多呢?

我觉得是「节奏」。

试试区分这两个计划:「让自己每天抽 15 到 30 分钟出来背单词」跟「让自己每天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背单词」。

它们根本就不是一回事。

前者看似确定,却极度不确定。一天有 1440 分钟,要用哪个 15 到 30 分钟?假如在洗漱完毕准备上床睡觉时,你发现自己单词还没背,这个时候,还背吗?

后者才是真正确定的。不管我几点出门,早了半个小时,晚了半个小时,只要我上地铁,我就背单词。

节奏,其实是找到属于你的「确定性」。

最后:万变不离「系统」

有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,这篇文章,跟一年半前写的《简明指南 | 如何做个有执行力的人?》没有本质区别。本文就是指南的践行版本,还有一个践行版本《早睡早起的密钥在这里》发布在两年多以前。

因为「系统」是一样的,只是在不同的情境下,有了相应的演变。系统,就是串联多个元素的框架。

回想以往,当我想做一件事情,经常就会错误地从单一元素入手,比如:想背下一本单词书,只要下载这个 App 每天背就好了。这几乎一定会失败,因为它只解决了一环,而我会在其他环节上摔跟头。

但实际上,我发现更好的做法可能是「系统化思考」,即「用一个框架去综合考虑多个元素」,这正是本文最想说明的一点。

想依靠「人性」去改变,是很困难的。意志力突增、战斗力飙升这种事情,更多发生在电视里,现实中很少见。

而我想,系统的作用,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去「安置」人性,让我们尽可能少地受到人性弱点的影响,从而顺利把事情做成。

#习惯 #改变 #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