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不要融资做股票
原文: 为什么不要融资做股票
评级: 🌟🌟(值得一读)
标签: #投资 #杠杆
崇旭的推荐语
珍爱生命,远离杠杆。
在我学习投资的过程中,几乎每一位前辈都会提醒这一点。
为什么呢?这篇文章解释得很清楚,值得一读。
摘录和批注
用融资杠杆投资股票,看似可以放大收益,但是这些所有的杠杆,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:会因为价格的下跌,而让投资者提前还钱。
学习投资,经常听到一句话:闪电劈下来的时候,你一定要在场。
绝不应该使用杠杆/融资的重要理由,便是它很有可能会让你被迫离场。
在股票投资中,判断一家公司值多少钱是相对比较容易的,困难的(或者说不可能做到的)是判断公司的股价会如何波动。也就是说,如果一家公司现在的股价是 10 元,我们经过充分的计算,觉得它的价值其实是 50 元,这个工作是相对比较容易的,只要有足够的商业和财务知识就可以。但是,这家公司的股票到底是从 10 元直接上涨到 50 元,还是从 10 元先跌到 2 元、再上涨到 50 元,则是我们没法判断的。
其实判断一家公司值多少钱,也是很困难的。
只不过,预测股价如何波动,是个不可能的任务。跟不可能的任务相比,判断一家公司的估值,确实是「相对比较容易」了……
我最终没有选择使用这种杠杆,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,不是担心 5% 的杠杆会导致投资组合覆灭,而是担心一句话:“浸润之谮、肤受之愬。”
浸润之谮、肤受之愬,这句话出自《论语》,原话是孔子说 “浸润之谮、肤受之愬,不行焉,可谓明也已。浸润之谮、肤受之愬,不行焉,可谓远也已。” 也就是说,人最怕的,不是疾风暴雨般的影响,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耳濡目染、日渐改变。而如果这样慢慢的影响,都不能让一个人动摇,那么这个人才能称得上是孔子所称赞的明、远。
Gradually, then Suddenly.
一般来说,人们最怕的,不是激烈的变化,而是缓慢的影响。比如说,一天打游戏打到通宵,大多数人都会自责,觉得自己太放纵了。但是刷会儿手机看看无聊的信息呢?下班以后在路上看会儿无聊的视频呢?这个好像不影响吧。但是久而久之,之前高度的纪律性也就慢慢颓废了。
对于杠杆来说,事情也是一样。如果我们用 5% 的融资杠杆,赚到了一笔没什么风险的钱,那么 8% 可不可以呢?好像也可以。那 10% 呢?15% 呢?好像问题都不太大。那 20% 怎么样?25% 呢?
总有一天,在使用杠杆赚钱带来的快感刺激下,我们很可能会不断突破自己的上限,最终把杠杆加到一个 “和前两天差别不大、但是终于足够危险的地步”。而我之所以不使用哪怕是 5% 的杠杆,或者是前述三种风险极低的杠杆,这里真正的原因,并不是因为我害怕这样风险极低的杠杆可能带来致命的风险,而是我害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念,在杠杆带来的财富刺激之下,一点点放大自己的风险承受度,最终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。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
曾经有一次,巴菲特和一个人打高尔夫球,这个人对巴菲特说:“沃伦,在这个 18 洞球场里,你要是能打出一个一杆进洞,我就给你 10,000 美元。你要是打不出来,就给我 10 美元。”
高尔夫球的一杆进洞非常难打,但是 10 美元毕竟也不多。巴菲特想了一下,说:“我不跟你赌。”
那人问他:“为什么?你最多不就输 10 美元吗?赢了你就能赚 10,000 美元!”
巴菲特回答说:“小事不守纪律,大事也不会守纪律。”
#素材
简单来说,金融融资类杠杆会在投资组合短期下跌的时候,要求你提前还钱、或者增加抵押品、或者清盘。但是,消费类杠杆则不会:你借了这种钱买来的东西,哪怕跌的只剩 1%,你也不用提前还款,而是只要把每月的贷款还上就行。
金融融资类杠杆和消费类杠杆的区别。
如果你喜欢「价值阅读」,请帮忙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朋友。
你可以转发这篇文章(点击可跳转),帮助朋友更好地了解「价值阅读」。
也记得跟朋友分享你在群里的感受哦,感谢。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