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旭的阶段性答案

为什么要避开大多数的争论

你一定遇到过跟自己不同的人。

用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说法来说,是「三观不合」。

你也一定遇到过那些,一言不合就必须争个输赢的人。

就好像,说服别人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一样。

而我,在近些年学会的重要事情之一,就是放弃争论。

这篇文章向你分享我的看法。

选择,没有对错

我之前引用过笑来老师的一句话:

价值观决定选择,选择决定命运。

从本质上说,分歧源于价值观的不同,价值观不同造成选择不同。

人们争的,其实是价值观不同所造成的选择不同。

但从客观上说,价值观/选择是没有优劣、对错之分的。我们只能从主观上,认为某种价值观/选择更好、更对,这引出了大多数人争论这个行为的动机——

我要通过说服你来证明我的选择更好。

可惜,这是一条无意义的死路。

保护注意力,不要浪费时间在别人身上

多数争论的无意义,原因在于它是以输赢、对错为目标的。

还记得《保护你的注意力》吗?

对我来说,这就是「操碎了别人的心肝」。

赢了又怎样呢?证明自己是对的又怎样呢?

脑子长在别人头上,他们爱怎么想是他们的事,与自己何干?

争论,是浪费自己的注意力在别人身上。

行胜于言

争论无意义的另一个关键是这个:

一个人说了什么不重要,做了什么才重要。

每一次网络上出现争议性事件,用嘴巴站队表态的人不在少数。然而,行动才是最有力的站队。

有这几点我是坚信不疑的:

如果争论只是赢在嘴上,那么这样的胜利没有任何意义。

结果才是王道

既然争论无意义,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?

我认为,方法只有一个:去做,等待结果的发生。

从某种意义上说,行动就是最好的「争论」,而结果就是最好的「论据」。

由此反推,能带来结果的「争论」才是有意义的。最有意义的结果是什么?

我认为是「解决问题」。

我的践行:只为了解决问题而「讨论」

当你真的重视时间,目标明确,你是不太可能花时间去争论的。

道理很简单啊:光做事情都不够时间,哪还有时间耍嘴皮子?

我真的是这么想的。我有段时间的微信签名就是:

少说话,多做事。

一方面是个性使然,我的自我介绍里总有一句「为人低调,生性内敛」;另一方面,是我真的想做更多的事,创造更多价值,说话并没有办法让我做到这一点……

于是,结果就变成了:我尽可能只在目标是「解决问题」的时候「讨论」(而不是争论)。

具体怎么讨论,我在《我的 5 个职场避坑指南》里说过了:

我会按照这个顺序去沟通从而解决问题:

  1. 了解对方的情况
  2. 让对方了解我的情况
  3. 根据双方情况协商解决方案

而在没有具体问题要解决的时候(约等于「不必要的时候」),一旦意识到冲突的发生,我只会做这么一个判断(这一点在《让通勤时间更「值钱」》里说到过):

是否有利于我的成长?(或者,是否能让我积累更多的能力?)
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我的选择是立即结束讨论,做该做的事情去。

最后的话

今天这个话题,让我想起了「万维刚 · 精英日课」里《周末小议 | “因为个文化还跟我急了”》的一段话:

把一个具体的人给驳倒,既没有多大价值,也没有什么乐趣。更何况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,就算不是跟谁都想合作,也没必要因为这些遥远的话题树敌。写《黑天鹅》的特勒布说,有的人想赢得争论,有的人想赢,他们不是同一拨人。八零后九零后的同学群里也许还有人因为政治/中医/转基因之类的议题争吵,七零后的群里全是一片祥和的点赞之声。

希望你有收获,回聊。

#争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