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爱工作的人是「有病」吗?
一
我经常被说是一个「没有生活的人」。
原因?大概是,我是一个以工作为人生驱动力的「工作狂」。
对,工作狂,一个大概只有老板才会喜欢的词。
过去我以为这是一个需要被解决的「问题」。我想,我总是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工作,应该是因为我效率不够高、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强,所以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提升效率。
我学习 GTD 理论,尝试不同的事项管理工具,不厌其烦地寻找适合自己的「系统」。我分析工作流程,研究各种各样的工具,以省下多一分多一秒为目标。
花时间研究效率的提升,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少好处。用(我认为)正确的方法做事,相信着践行、积累的力量,我似乎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,一个只有花时间行动才能到达的世界。
但它们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。我还是「忍不住」在业余时间去思考工作上的事情,还是经常从其他事情联想到工作上的解决方案……
为什么会这样?
二
昨天跟一个朋友闲聊之后,我好像(注:不得不加入这个词)突然想明白了。
在聊到「兴趣爱好」这个话题的时候,我猛然发觉——
我的工作内容,其实就是我的兴趣爱好……
超级简单对不对?看似显而易见对不对?那为什么之前没有察觉呢?
我很认真地做了一番思考,发现事情是这样的:
在工作之前,我的兴趣爱好,是我的兴趣爱好。
后来兴趣爱好成为了我的工作内容,我在不经意间,几乎不可避免地把原来的兴趣爱好,摆到了工作的位置。
而且,在其他人的眼里,我的兴趣爱好也不再是兴趣爱好,而是我的工作。
在此之中,最最关键的一点是,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。
假设一个科技爱好者去做了科技记者,烹饪爱好者去做了厨师,他们可能都会是对方眼中没有生活的「工作狂」。
但假设科技爱好者去做了厨师,烹饪爱好者去做了科技记者,他们在对方眼里就是一个有工作和有生活的人。
这算是小小的一个 A-ha Moment 吧。
三
看清事实之后,是接纳自己。
「接纳」是一个我经常在冥想、正念相关的资料中看到的词,但我对它没有明确的定义。
在我看来,它是一种活在当下、接受当下的一种状态,它告诉我们不要去判断当下的这一切是对的还是错的,而是无条件选择平静地接受,即使一切都那么不完美。需要提醒的是,它绝不等于「安于现状」,而是让我们以更平和的心态去迎接未来。
由此回到我们正在谈论的话题,我觉得最重要的转变是——我不再认为「工作狂」是一个需要被解决的问题,不再为此感到难堪或者愧疚,也不再强迫自己去追求那些在别人眼中的「工作生活平衡」。
这是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最大收获。
四
最后我想就「热爱工作」(工作狂的另一种说法)这个话题延伸开去。
我知道肯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将兴趣爱好变成自己的工作,有人视作幸运,也有人视作不幸。但无论如何,我认为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,有一点是共通而且非常重要的——
赋予你所做的事情以使命感。
你知道吗?每个人看待自己的工作,有三种视角:Job, Career, Calling。
- Job: 我做事是为了拿工资。
- Career: 我做事是为了更高的职位和更好的生活。
- Calling: 我做事是因为这是我的使命。
注:这套理论来自耶鲁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 Amy Wrzesniewski,以上的解释只基于我个人的理解。
这三种视角跟工作内容无关。一家公司的总裁也可能把自己的工作只看作是 Job,一幢写字楼的清洁工也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 Calling。
我们知道在世俗的眼光中,公司总裁的地位要比清洁工更高,也因此有很多人认为,总裁的工作质量和满意度自然也就更高。
然而,视角才真正决定了工作的满意度和质量。持有 Calling 视角的人有一种「使命感」,会给工作赋予更多的意义,因此可以更快乐、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。
这是「使命感」的神奇之处。更奇妙的是,它会让你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份工作,并给予尊重。
我不知道其他人的看法,但我能真诚地告诉你我是怎么想的:
- 我深信自己的工作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。
- 我也只选择那些我相信能让世界更好的工作。
- 我尊重每一个人的工作,包括我自己的。不管是一个管理者还是一个执行者,不管是一名公司高管还是一名厕所清洁工,我都视作「每个人在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,并让其他人更好地完成属于他们的那一部分」。
我想这解释了我是如何「热爱工作」的。希望对你有帮助,有机会再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