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旭的阶段性答案

乱用流行语,不聪明

开宗明义,我是一个对流行语没什么好感的人。更确切地说,面对几乎一切流行的东西,我都会有意无意地回避。

年初有一阵子,Clubhouse 特别火。群里有朋友问这是何物,我说:如果三个月乃至一年后还活着,再懂也不迟。

对事物的判断,只要加上「能否穿越时间」这个维度,就会发现有 90% 以上不值得关心。

说回流行语。不喜欢的原因,一是速朽,就如同所有的热点一样;二是流行语有个特点,人人都爱用,然而,如果你问这些人:

你用的这个词,具体是什么意思呢?

10 个人有 9.86 个说不出来。

就好比说「内卷」,很多人几乎就把这个词等同于「竞争」来用。

如果真的想表达竞争的意思,那已经有个现成的词了。用「内卷」去替代,又是为了什么呢?

TK 教主 @tombkeeper 曾在微博分享过一则问答。

问:TK 教主,您好。我是个今年夏天毕业的网络安全工程师,现在才工作没多久,但是已经深刻地感觉到了行业的内卷化。要知道,网络安全明明是个偏冷门的行业,现在内卷化都这么严重,真的很迷茫。不知道教主有没有兴趣聊一下内卷化,以及如何在这个内卷的时代生存下去?

答:你学会了一个新的词。然后发现似乎可以用这个词来解释自己遇到的问题。而问题一旦有了解释,似乎就不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这个世界的问题,于是你心里舒服了许多。接下来你又发现虽然可以用这个词解释问题,但没办法用这个词解决问题。所以你找到我,希望我能帮你按照你用这个对问题的解释,告诉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。

那么,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
在「碎片交流群 | 价值阅读」里,@少楠 分享了一则笔记。其中有个定义来自人类学家项飙,可以比较好地解释「内卷」:

所谓内卷不是竞争激烈与否的问题,而是明明没收获还要竞争,不知道竞争之外还有什么。

@朝酌(佘炤灼)补充说:

内卷是,不产生新的生产力的竞争,也不导致资源的重新分配的竞争,是一种与人斗一无所有、不斗也一无所有的竞争。

类似的流行语乱用现象,近年来出现过无数次,将来也会一直发生。

其实不只是流行语。如果想开展正经的讨论,那么使用任何一个概念之前,无论这个词有多么常见,都最好确保它是清晰、准确、必要的。

李笑来对「聪明」的定义是这样的:

脑子里有多少个清晰、准确、必要的概念;那些清晰、准确、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、必要、准确的关联……

使用定义不明的流行语或概念(即便每个人都如此),其实并不是有文化、跟得上潮流的体现,反而某种程度上暴露了自己的「不聪明」。

#内卷 #概念 #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