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开始日更的背后
1
本号更新频率,一直挺不规律。
最开始是一周两更,后来是月更,最近,我在尝试日更。
有同事问,最近更新频率这么高,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?难道股市亏太多了?
有个说法,最好的歌都是在失恋时写出来的。亏钱能给人日更的动力吗?我暂时还没有看到相关研究。
等等,为什么要说这个……我又不是因为亏钱才开始日更的……🙄️
那,真相是什么?
2
其实日更的想法,已经酝酿许久,大概有两年了……
日更的好处,听说有 352 个之多。可我,没那个勇气,没那么信心。
我草稿箱里经常有写一半的文章。月更期间,每篇文章都仿佛把我掏空。
日更?怎么可能嘛。
转折点来自上半年的尾巴。当时我已经整整四个月没发文章了,内心很是羞愧。
于是,我开始了「报复性」写作。从每周两篇,到上周接近日更,我慢慢发现,好像日更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。
(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 flag……)
3
好吧,其实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原因。
我在七月底报了个写作课,课程内容有一部分是日更 100 天。听说完成率在 97% 以上,就能全额返还学费。
鉴于学费也不是那么便宜,我想日更又想了那么久,一不做二不休,就试试看吧。
在此之前,下班回家的我,就是躺在沙发上刷文章、看电视。现在,我乖乖坐在电脑前码字。
不在码字的时候,我脑子里都在想:选题,选题,选题。
为了全额返还学费,我要加油。
4
该说一个更正经的理由了。
Lawrence Yeo 在 Make Classic, Not Content 这篇博文中,提到他认为最理想的创作节奏。
平日按照一定的频率,持续创作和发表作品。不用在每篇文章上都花费太多时间,这样可以让自己保持思考,也能涉猎更多的话题。
如果遇到想深入探讨的话题,就花更多的时间、更大的精力,争取写出一篇经典。
这也是我正在尝试的。
在日更的节奏里,我不再追求面面俱到,也不再等到有十足的把握,才动手去写一篇文章。只要发现任何一个激发思考的细节,就会马上把它写出来。
(昨天的《看热搜,真烧脑》,是我正刷着热搜,突然从沙发跳起来,冲到电脑前用半个小时写完的……你感受一下。)
如果我真的做到日更,每月三十篇的思考量,怎么都要比一篇要多得多的。
各位可以放心的是,我不会为了日更去写「速朽」的东西。穿越时间,仍是我写作的基本准则。
5
最后一点理由,比较感性。
就是,我觉得日更可以打造「陪伴感」。
做「价值阅读」三年,我已经养成了每天刷完公众号,寻找优质文章的习惯。然后有个发现,有些个人博主每天更新,虽不是篇篇杰作,但我却是篇篇都看。
这感觉就像,有一位素未谋面的朋友,每天会写信更新一下自己的近况。你觉得他还有点意思,就多多少少会看看。
其实有很多人,在现实生活中挺孤独的。不是因为身边没有人,而是没有「同频」的人。
这么多年来,越发觉得,写作是一个「找自己人」的过程。
我并不确定,如果自己的文字每天出现,能否让某个孤独的人带来一点陪伴、一点启发、一点鼓励……
可是不管啦。正所谓「因上努力,果上随缘」——
我先努力写上一阵,如果你有所触动,也请别吝啬反馈。点赞也好、在看也好、留言也好、分享也好,都会成为我写下去的动力。
谢谢你花时间看我的文字。